奶水的牌子

那天在誠品看到一本書,書名的意思是民國在一九二八北伐結束後就結束了。指的是所謂「法統」上的民國。因此那本書寫吳佩孚等等。書名不記得,作者叫余杰。翻了翻,沒多看,不能浪費已經浪費的人生於這類自我標榜的東西上。
但還是記到今天。尤其是在劉曉波去世後,發現這個余杰是他的好友。頓時,對於這批大聲疾呼民主自由的人有了不祥的感覺。
就連吳佩孚都不會同意余生的看法,就連侵華的日軍後來遞上投降書的日本人也不會認同余某。這類否定/企圖重新詮釋中國史的人,和台獨企圖以舊金山條約沒說明白之點而認為台灣沒說一定要回歸中國, 一樣,想從修正過去而否定了現在因此得出期待未來。
過去、現在、未來在時間上是一線,但兩點決定一線,所以調整「過去」就能和「現代」連成指向不一樣的「未來」。或者「過去」和「未來」連成一線,而把「現在」抛出線外而滅之。
未來的落點在何方,隨時在微調。

余某和劉阿姨的歷史觀,都令我極其地不舒服。任何談笑中犧牲現在以成就未來的論述都必須懷疑,其中缺乏悲天憫人的誠心和真情。
真情或指真實的論證,不是以澎湃說詞巧說歷史進程而預言當今利維坦的消滅。
真情是對「中國」之情感。那份自然天然的情感,對民族文化,對古典時代,對語言文字的情感,在民國第一代中天然定義著他們的特質。那個時代留洋的,擁抱西學的,都是在自己文化深厚的基礎上去接觸西方,得到兩方文化之豐富,他們胸襟寬大,可直通東西上古又翩然回到現代。民國在台灣出生的第二代,勉強得其皮毛之一根二根,但看過那種風姿,透過他們的身影,古典中國模模糊糊在翦影後發光。這是一種奶水的好牌子。
余生等,離開利維坦的掌握到了美國,變成基督徒,詮釋以否定中國歷史時,卻大大地廣告了大腦在初始化時被灌溉的奶水牌子。他們的論述成為天然獨企圖挖空民國本質,以貼紙貼出他們要的國形時,一碟對胃口的小菜。原因很清楚,民國是一座被各方政治炸毀的橋,這條通往古典的一條順路已經不再存在。他們因此互相擁抱,歡迎異國友人。








自白者

Taipei
在記憶力喪失前,在執著消散前,在內心的嚴審者制止前,在懶散發作前,在興致自冷前,在想像被現實擊破前,再寫上一段晚明流連大半輩子所見明光,一日一花,生動活潑的人,因為我活著,他們復生。 紙本著作《某代風流》《印象書》《想像書》《十七世紀廢址》 Freedom to informed imagination 敬請賜教 17chinenoire@gmail.com

廢話之庫